01
前几天看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街坊节目,街坊的问题是:如果你的偶像和你的现任,同时向你求婚,你会选择谁?
回答者里面有男有女,也有情侣同时被采访到的,画风可谓清奇古怪,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号姑娘:当然是男朋友啦,男朋友就是我的偶像啦
2号姑娘:当然是偶像啦,我男朋友都不知道死哪去啦!
那你偶像是谁?
薛之谦!
3号姑娘:我会选男朋友,因为我和我男朋友经历了很多事,偶像是拿来看的,男朋友是拿来用的!
4号情侣:
男:会选女朋友,偶像是迈克尔杰克逊,跳舞很帅。
女:我觉得和他之间我会选择偶像,你看他这个样~
5号小哥:当然是偶像啦,女朋友可以随便换,偶像只有一个啊。
6号姑娘:我会选男朋友,偶像已经结婚有老婆啦
如果都是单身,都跟你求婚你会选哪个?
我都会选我男朋友,因为偶像他30多岁,太老了!
虽然街坊的姑娘里大多数都是选择的说自己的男朋友,但是在这个话题的评论区还是看到了意料之中的一幕。
众多女粉丝刷屏留言:爱豆蔡徐坤,当然选择爱豆啦,爱豆吴亦凡,没有婚戒都嫁.....这一类对偶像疯狂热爱的言论呈一边倒的趋势。
02
一些姑娘对偶像的感情已经无法用常理对待,以前我们喜欢偶像是因为喜欢他的歌,喜欢他的声音或者性格,而现在的这些所谓追星,大部分只看脸,而且毫无底线,我有个哥们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磊子是个很普通的大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女朋友说他同系师姐,,家庭条件 也非常一般,但是这个女朋友花钱一点都不普通,每个月少说上万,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女朋友爱追星。
说起来这也是他俩结缘的一部分原因,女朋友就是因为他长的有点像低配版吴磊,所以才跟他在一起,在一起之前女朋友有跟他说过,自己追星,问他介不介意。
因为磊子打心眼里喜欢这姑娘,所以想也没想就说不介意,俩人就这么在一起了。
刚开始的时候倒还算没有什么意外,可是在一起时间久了有一些猫腻就露出来了。
第一点,集资应援
磊子他女朋友平时的所有业余消费几乎都投在了追星上,比如说:为偶像买周边(衍生产品)、租广告位做宣传、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动等很多种支持偶像的方式。
别的女生谈恋爱都要求仪式感,要男朋友送礼物送惊喜,磊子女朋友对礼物也不感冒,但是如果送她爱豆的周边她就很开心,或者直接转账,这样她就可以拿去支援爱豆了。
第二点,男友毫无存在感
磊子和女朋友在一起后,经常会在朋友圈 晒一些和女朋友的合照,秀秀恩爱撒撒糖,看起来很幸福。而女朋友的朋友圈从来没有男友的照片,有的只有爱豆的歌照片小视频。佩文都是:爱豆好帅!我老公好帅....好想睡,照片全说爱豆的。
后来俩人大学毕业后,住在一起,屋子里的海报贴纸全被换成了女朋友爱豆的,最过分的时候就连两个人做爱做的事,女朋友都在盯着爱豆的照片。
面对这样的情况,即便磊子心理承受能力再强也承受不住了,两个人有了无休止的矛盾,每次受伤的都是磊子,后来磊子终于忍不住提了分手。
在磊子这段感情里,与其说说他们俩在谈恋爱,更不如说是三个人的恋爱,女朋友心里只有她的爱豆,磊子深爱着他女朋友。
追星本身这件事并不错,错的是女朋友太过火,没有分清轻重,沉溺在虚拟世界里,忽略了身边的人。
女人非常反感男朋友对前女友念念不忘,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做这些事的人是男朋友,满脑子整天想的都是另一个女人,那身为女朋友心里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呢?
03愈演愈烈的追星丑闻
前两天看到一个饭圈的新名词“坐地排卵”,小编当时就震惊了!
恶心的网络词汇也见过不少,但是唯独这一个,实在让人振聋发聩,这个词汇来自某亦凡的粉丝。
不只是这些,还有些人拿它们来形容韩国的某些鲜肉:
因为浅显易懂的极端程度,这个词已经在网络上开始了广泛传播,已经很明显的让我们感觉到在网络的阴暗角落的负面程度和毫无下限。
我真的不知道是我落伍了、古板了、迂腐了、还是这些人这些事本来就烂透了。
因为国内综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资产大佬对娱乐业的操盘能力越来越强,一些原本属于亚文化的形式,比如嘻哈、街舞,经过华丽包装,从幕后走向了流行文化的舞台,主流流行文化与亚文化的壁垒越来越模糊。
像吴亦凡这样喜欢嘻哈音乐,有亚文化背景的艺人,也能上大银幕,也能成为主流艺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亚文化艺人再也不用对标某个地下乐手了,他们可以(只是理论上)对标刘德华、张国荣等传统明星了。
但你根本难以想象,刘德华、张国荣会向粉丝撒娇说自己每天有多么多么努力。
你根本难以想象,刘德华、张国荣的粉丝会用这种侮辱性的词语来形容他们与偶像关系。
粉丝和偶像的关系发生了倒转,由以前的阶层式关系,演变成现在平行式的关系,偶像不再高不可攀,经过了资产的运作,变成了粉丝的欲望对象,是需要在心理上被保护的“小鲜肉”角色。
粉丝对偶像也不再有道德要求。2008年,陈冠希因为“艳照门”身败名裂;2018年,有偶像出了丑,粉丝会拼命维护他,“他已经这么努力了,你们为什么还要黑他”。
最后!
每个人都会有内心的一片净土,或许追星也是一些人的精神需求,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一代”孩子们的面前,他们拆掉了道德与文化之间的篱笆,那也是孩子们与社会之间的篱笆。当篱笆不再,孩子们的童年也消失了。